超.殺人事件 (作者:東野圭吾)

這本書與其說是短篇推理小說,還不如說是東野在嘲諷推理小說界的戲作
外觀上還是會扯到推理小說,不過骨子裡可不只是如此
(東野似乎真的認為有推理作家是找人代筆寫作的,在這本書裡頭寫的還真的很明顯)
暢銷作家發現要繳很多稅,想東想西的要把一堆不相干的東西塞進作品中,好當做取材經費來申請免稅
添加大量理科常識跟艱澀內容的推理小說,實際上只是在滿足某些人虛偽的心態
一個老到得痴呆的推理作家,一個也是很老的總編,加上讀者群全部都是老人的超老年化社會
面臨一大堆新書出版,書評開始用起自動寫書評的機器,文學獎評審也拿機器來選得獎作品,到頭來連作家都用機器來寫書

 

 

看這本的時候,真的是一邊看一邊偷笑
裡頭的人物看起來虛構,其實真實的不得了,或許還會出現在你我身邊咧
像是自以為理科是自己專業就死命的想把塞了一堆艱澀知識的書給看懂
看了一本近千頁的書,裡頭卻盡是一堆跟主軸無關的內容再充版面
同一個作家,換了書名,卻是內容根本就沒啥改變(我覺得台灣某些暢銷作家就是這樣)
一邊笑裡頭人物的荒謬,不過也是會一邊擔心書中的劇情會不會成真啊
越厚重越暢銷的"暢銷書",代客閱讀寫心得的"自動讀書機器",永遠用同樣題材寫作的老作家
哇咧,別鬧了啦,真的有那還得了啊




虛線的惡意 (作者:野澤尚)

這本書不是太好買,不然真希望大家都去找來看看
(我只在三民網路書店找到,被我買了之後現在是補貨中,不然就是必須買一整套10本的套書)
而且要說這本書是推理小說,或許也是有疑慮,畢竟他沒有"結局" (或者說他的結局存在每個人心裡頭)
不過要說媒體的殺傷力以及對觀眾的影響力,看這本書真的是再寫實不過
雖然已經是十年前的作品了,但是裡頭的一言一語用在台灣社會實在是針針見血

 

 

女主角身為新聞剪接師,在一次陰錯陽差的情況下揭發了命案的真相
她認為自己是伸張正義的一方,不斷用自己的主觀認知,不惜犧牲掉客觀報導的原則
剪接出他自認為是真相的片段向全國播放
甚至為了強化給觀眾的印象,將影像以剪接手法移花接木,斷章取義
但是...那真的是真相嗎?還是那只是你被刻意誘導所自認為的真相?
真正的正義在錯誤的心態下被扭曲成具有強烈破壞力的惡意
原本該原貌呈現在觀眾眼前讓觀眾自己判斷什麼是真相,
卻不得已只能透過剪接師的眼睛看到他認為的真相

 

讀這本書,心情是沉重的,看完之後再對照各家新聞台各為其主的批鬥對方,格外諷刺
當個能夠自己判斷是非的人,在台灣反而成為很艱鉅的任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程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